I号坦克C型:科尼普坎普的过时产品

作者 Yuri Pasholok

I号坦克B型投产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尽管为时已晚。问题不仅仅是带有机枪的轻型坦克的概念已经过时了。武器局6处对克虏伯的工程师们开发的底盘也感到失望。尽管I号坦克的功率重量比在现代化后从11.1马力/吨增加到17.2马力/吨,但在机动性方面并没有显著改善。40公里的时速并没有达到期望中的提升。这也并不奇怪,与其继续研发I号坦克B型,德军决定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研发一辆全新的坦克上,这就是I号坦克C型

沿着半履带车的足迹

20世纪30年代末,德国坦克奇怪的悬挂不只影响到了I号坦克。只有B.W.坦克(未来的IV号坦克)的悬挂是比较成功的。其他坦克在这个部分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事实证明,钢板弹簧并不太可靠,小型负重轮的橡胶轮缘也出现了脱落的问题。

克劳斯-玛菲KMZ 100半履带车。它的悬挂后来被移植到未来的轻型坦克上

许多公司,尤其是克虏伯,完全无视军方的要求。例如,使用扭杆的要求多次被忽略。与此同时,克虏伯也开发了自己的扭力杆悬挂系统,但在B.W.II Kp上表现不佳。在瑞典,保时捷(Porsche K.G.)设计的扭力杆悬挂系统却在兰德斯维克 L-60坦克上表现良好。

最后,武器局6处的耐心被耗尽。

这是海因里希·恩斯特·科尼普坎普最辉煌的时刻。这位才华横溢的工程师在德国坦克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在他拥有了更大的权力。1937年初,科尼普坎普被委任负责所有未来的坦克开发。

就是在这时,字母VK(Vollketten,全履带)出现在了未来德国坦克的名字当中。这一规定适用于所有新的设计。字母后面跟着的数字表示重量等级。

到了1939年,这个数字之后跟着另一个数字,表示原型序号,例如VK 6.01。后来又添加了开发设计的公司的代码,例如VK 30.01 (P)。

如图所示,克劳斯-玛菲轻型坦克的最初概念与La.S.没有什么不同。

科尼普坎普推广的新型坦克与克虏伯和其他公司正在开发的坦克完全不同。新的底盘必须有扭力杆悬挂,这已经在瑞典坦克上得到了证明。另一个有趣的事情是,他的悬挂设计不包括任何托带轮。带有橡胶轮缘的大直径负重轮可以实现拖带轮的功能。科尼普坎普的半履带车的影响力在这里可见一斑。

另一项重要的改动是增加了带有润滑接头的轨道连杆,可以进行高速运动。一个高功率密度的发动机就可以满足这一要求。一个带有伺服系统的半自动变速器将与它一起使用。新坦克速度很快,但也易于控制。

尽管指标相似,但VK 6和VK 6.01之间的差异相当大

没人能阻止克虏伯开发自己的下一代轻型坦克。1937年2月,这家公司收到了开发符合科尼普坎普规格的坦克的要约。克虏伯的工程师们反对由别人来选择制造坦克的部件。当然,声名狼藉的扭杆悬挂在矛盾中也发挥了作用。

在回应克虏伯的抗议时,科尼普坎普提到,这份合同可以给10家公司中的任何一家,让他们考虑到15号。克虏伯可能想依靠他们的关系来解决,但这次尝试失败了。这份3吨级(VK 3 t)实验性底盘的合同给到了一家新公司——来自慕尼黑的Krauss & Comp.-J. A. Maffei AG(克劳斯-玛菲)。这家公司没有建造坦克的经验。然而,它的产品线中包括8吨Sd.Kfz. 7半履带车,可以作为建造新坦克的起点。

失败乃成功之母

虽然坦克的生产商发生了变化,但并不意味La.S.的概念彻底改变。从概念上讲,克劳斯-玛菲设计的底盘与五年前的Kleintraktor底盘没有什么不同。这并不奇怪,因为克虏伯和武器局6处都和Kleintraktor有直接的联系。

1941年建造的几个I号坦克实验性原型之一。这辆坦克带有早期型履带与包有橡胶轮缘的负重轮

VK 3 t底盘的开发始于1937年10月,于1938年1月开始成型。克劳斯-玛菲公司的工程师并没有创造什么全新的内容。未能按照设计实现的底盘会让人想起La.S. 138底盘,这是II号坦克的进一步发展,最后变成了II号坦克D型。与MAN的设计类似,VK 3 t的每侧拥有4个大直径负重轮(直径700毫米),其主动轮和从动轮被抬高到地面以上。底盘有相同的扭力杆悬挂。

坦克的布局与早期的I号坦克相同。发动机在后部,主动轮在前部。其发动机也与I号坦克B型相同,都是Maybach NL 38 Tr。由于功重比提高和悬挂的改进,新坦克理论上最高速度可以高达80公里每小时。

第一辆量产的I号坦克C型,1942年夏天。后来,它被击毁在东线战场

底盘的总体设计在1938年4月得到批准,在此之后VK 3 t底盘变为了VK 5轻型坦克。总的来说,底盘没有改变,只是增加了一些轴距。根据计算,坦克在8档的最高速度是每小时77公里。

同时,底盘的进一步发展意味着坦克的重量将会增加。很快,克劳斯-玛菲的设计被重新命名为VK 6。理论上的最高速度降到了67.5公里每小时,这是使用Sd.Kfz. 6半履带车上的115马力Maybach HL 54 TRM引擎计算的结果。

履带来自另一辆半履带车——Demag D7(Sd. Kfz. 10)。VK 6的底盘是在1939年8月制造的,但它的试验进行得很糟糕,主要是原因是技术问题。

两侧的装甲厚度增加到20mm。这张照片显示了安装在悬挂周围的车身侧面的附加装甲

与此同时,在1938年6月,工作发生了转折。代号为VK 6.01的新型坦克准备安装一台130马力Maybach HL 61引擎和一个8速DSRG 134190 Maybach变速箱。大约在同一时间,配备相同的Maybach HL 61发动机的VK 6.02被提出。1938年10月,克劳斯-玛菲和武器局6科签署了一份合同,计划生产六个试验性VK 6.01的底盘。

四分之三视图

坦克在1939年初经历了重大的变化,最终的VK 6和VK 6.01之间几乎没有什么相同之处了。车身长度被明显缩短,但轴距保持在1600毫米。履带接地长从2295毫米减少到1736毫米。负重轮数量增加到每侧5个,像在半履带车上一样互相交错。

履带板的数量从每侧62个下降到每侧52个,宽度从240毫米增加到260毫米。它们仍然是科尼普坎普履带,使用了润滑接头和带橡胶轮缘的负重轮。

150马力Maybach HL 45引擎和8速半自动Maybach SRG 15319变速箱使其最高速度可达80公里每小时。考虑到在西班牙总结的经验,坦克的前部装甲厚度被提升到了30毫米。两侧装甲厚度依然为14.5毫米。

由于指挥塔带有潜望镜,车长的视野也不再受限

在克劳斯-玛菲的工程师建造轻型坦克的新底盘时,它的武器研发工作也在并行进行。当在西班牙首次遭遇T-26坦克后,很明显一对机关枪不再是一个正确的武器选择。同时,20毫米的自动火炮对这辆坦克来说又有些过头。

作为妥协,工程师们研发出来了一门非常规的坦克炮,这与一个非常普遍的误解有关。1938年7月,毛瑟公司开始研发MG 141机枪的坦克版本,这是MG 151的衍生产品。

像MG 141一样,这个新的设计被命名为EW 141(Einbauwaffe,“内置武器”),它使用Pz.B.38/Pz.B.39反坦克步枪的7.92×95 mm子弹。在这一点上,许多研究人员是错误的。他们认为EW 141是一挺机枪。但实际上,它是一门半自动武器,是反坦克步枪的坦克版本。

由于子弹的威力非常强大,EW 141能够在100米的距离穿透25毫米厚的30度斜坡装甲。这足够对付轻型装甲的目标了。EW 141将安装在单人炮塔上。戴姆勒-奔驰公司获得了炮塔平台开发和生产的合同。

乘员们不会再抱怨储藏空间不足

在1939年9月15日,决定建造一个试点批次,其中包括40辆VK 6.01。1940年4月,坦克被命名为“I号坦克n.A.”,或被称作“新型I号坦克”。试验批次的坦克中最早的一批于1941年3月面世,最后一批于9月完成。德军的胃口非常惊人。一旦更重的VK 9.01支援坦克失败,他们将会订购1000辆I号坦克n.A.。

根据此时的计算,坦克的重量达到了6.4吨。

翼子板上装有一组烟雾弹发射器

到了1941年夏天,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根据1941年7月的一份报道,I号坦克n.A.将只供空降部队和远征军部队使用。看起来德军意识到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在第一辆坦克下线之前,未来的侦察坦克就已经过时了。

7月,克劳斯-玛菲终于交付了前两辆实验性VK 6.01底盘。就是在那时,决定使用5.5毫米贴花装甲板来提升侧面装甲,这使坦克的重量达到了7.3吨。第一个底盘没有使用真正的炮塔和炮塔平台进行测试,而是使用了仿真模型。

I号坦克n.A.试验批次的量产推迟到1941年10月开始,但这个时间之后又被进一步推迟。戴姆勒-奔驰因其他坦克的订单而产能不足,只能在1941结束时开始生产炮塔和炮塔平台。克劳斯-玛菲的底盘工作也落后于计划。

1942年初,又决定将两个底盘转变为在热带条件下使用。

春天试验继续,5月21日,第六辆VK 6.02试验车从慕尼黑顺利驶往达豪。它在前往时在公路上行驶,但回来时开的是越野路。大约是在那个时候,坦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使重量提高到8吨。重量的增加对科尼普坎普的履带来说是致命的打击。没有使用橡胶轮缘的小型负重轮取而代之。履带板的数量增加到了每侧89个。

在7月1日,坦克被正式命名为如今使用的名称:I号坦克C型,Sd.Kfz. 101。坦克的量产大约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在开始研发和正式量产之间相隔了五年,在这期间坦克 的重量也增加了1.5倍以上。但是,正如他们所说,还有什么是新的?

高速训练

新坦克的序列号为150101到150140。由于负责生产的公司忙于其他坦克的生产,试验批次的生产被推迟了。最后一辆坦克建成于1943年。

这也是I号坦克C型的最后一个产品,因为很明显,这种坦克不再符合需求了。作为一辆侦察坦克,它不再能够胜任,因为对这种坦克的需求发生了变化。I号坦克C型的无线电设备不适用于侦察任务,并且为侦察坦克设计一个单人炮塔也不是一个好主意。

德军也不需要普通的轻型坦克,因为这些坦克的生产在1942年夏天就结束了。战场环境的变化使得这些坦克的生存几率变得很低。现在,在使用II号坦克和Pz38(t)坦克的底盘建造自行火炮。I号坦克C型的底盘不适合这个方案,因为不可能将火炮和乘员一起放进一个拥挤的战斗室内。

少见的服役中的I号坦克C型的照片,拍摄于法国

这些新的坦克缺少明确的方向,这意味着它们的战斗生涯会非常短暂。两辆I号坦克C型在1943年3月初被编入第1坦克师第1坦克团第2营。然而,被派往德国国防军并不意味着这些老旧的坦克就能参加战斗。该坦克师位于希腊,直到10月才被派往东线。

除了2辆I号坦克C型之外,第2营还收到了8号坦克F型,这种坦克的战斗效率更加不可靠。坦克师作为第4坦克军第48坦克兵团编制参加了在基辅的战斗。第1坦克师的主要对手是由雷巴尔科将军率领的第3近卫坦克军。到11月20日,两辆I号坦克C型中只有一辆还在服役,是序列号位150101的第一辆坦克。而这辆坦克也没有坚持很久。12月10日,下达命令将这辆坦克送走进行维修。这就是I号坦克C型在东线战场生涯的结局。

在诺曼底缴获的I号坦克C型

其余38辆I号坦克C型的命运在1943年夏天被决定。7月28日,第58预备坦克兵团在法国组建,其中保所有的预备队和训练部队。这些坦克带着在中期战争中被怀疑的能力被派往那里。它们分散在训练部队之中。I号坦克C型作为训练坦克比缴获的法国战车优秀得多。

I号坦克C型甚至到1944年6月西方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都还在用作训练坦克。1944年7月,重新组建的第58坦克军团和其中一些I号坦克C型被派了往诺曼底。但这些坦克无法影响战斗的进程,因为它们除了速度之外没有任何优势。至少有一辆坦克被俘获并进行了研究。在战争之后,它被报废。所有I号坦克C型等待的都是这种悲剧的命运。

这辆坦克历经沧桑。可以看到它的一对外负重轮已经缺失,很多储物设备也不见了

克劳斯-玛菲的设计成为了新式坦克后期技战术的受害者。很难将战车的失败归咎于它的技术质量。I号坦克C型是速度最快的德国坦克,但是它的战斗能力意味着它甚至在开始生产时就已经过时了。这是由于与被验证有效的早期I号坦克的相同需求造成的,只是稍微加强了的武器威力和坦克速度。

德国国防军似乎太迟了,他们没有意识到I号坦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更高的技术水平上再造同样的坦克的尝试本身是毫无意义的。1938年11月,德国陆军司令冯·布劳奇施将军发起了一项计划,为这一论点提供了更多的证据。这辆值得用一篇单独的文章记录的战车,有能力竞争战斗中最无用的坦克的头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