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号坦克B-D型

III号坦克是二战前期德军的主力坦克,同时也是问题最多的一款坦克。尽管二号坦克的悬架也存在问题,但它只经历过一次大幅更改。而各型号的III号坦克共使用了多达五种不同类型的悬架,并且全部都投入了生产。今天,我们将主要谈谈“中期的”III号坦克BCD型。虽然这些坦克都没有大量生产,但还是在战争中派上了用场,其中一些在前线战斗了很长时间。

保险政策

第一辆ZW实验原型编号为ZW1,于19358月完成制造。遗憾的是,我们尚未找到有关ZW1试验的详细记录。我们只知道其悬架存在明显问题。

行进中的III号坦克B型。可看到改型号的一个特征——圆形的制动器检修口。

首次在Rheinmetall Leichttraktor上试装的螺旋弹簧悬架每侧各有4个车轮。在该坦克上,该悬架的试验似乎是成功的,因为ZW上也使用了相同的悬架,其每侧各有五个负重轮。最初,ZW的设计为10吨级。后来,该限制提高到了12吨,最后达到了15吨(ZW之后被命名为PzIII Ausf.AIII号坦克A型。)对增重较为敏感的螺旋弹簧悬架在这些条件下表现不佳。

首先,增重会加大车身晃动幅度,在急停时尤为明显。量产的III号坦克A型上即便采用了减震器也无济于事。

为保险起见,在1935年底,第六军备局从戴姆勒-奔驰订购了另外两款底盘。其中第一款的编号为ZW3。它改进了冷却系统风扇,采用五速变速箱,强化了刹车和转向机构。其从动轮直径增加到了770毫米,而负重轮数量从每侧5个增加到了8个。这些车轮被分成两组,并由两个转向架连接,同时螺旋弹簧被两个大型板簧所代替。托带轮的数量增加到了每侧三个。

该坦克另一改进是采用了迈巴赫HL 108发动机。至于第二辆坦克ZW4,它保留了原有的发动机,但悬挂得到了与ZW3相似的改进。但它不仅安装了一套安装在底盘中央的板簧,还在前后转向架上各安装了半个板簧。另外,ZW4使用了加宽至380毫米的履带链。

III号坦克B型使用板簧取代了螺旋弹簧,每侧各有8个负重轮

经过试验,ZW3得以投入生产。采用这种底盘的坦克被称为III号坦克B型,也使用编号2./Z.W. Serie(意为ZW坦克系列之二)。军方订购了15辆序列号从6020160215的该款坦克。1937119日,这批订单中已有八辆走下生产线,其中两辆被送到驻军在温斯多夫的第五坦克团,其余的被送到位于普特洛斯的训练设施。1937126日,另外两辆列装到了第一坦克团。

剩下的五辆底盘最终并没有在III号坦克B型上得到使用,而是被用到了Pz.Sfl.IIIs.Pak)战车上,即StuG III的前身。戴姆勒-奔驰本应再生产五辆底盘,以填补用于制造Pz.Sfl.IIIs.Pak)的底盘,但这五辆底盘未得生产。与此同时,克虏伯完成了他们的合同,生产了15套炮塔。其中五套闲置了两年多。

III号坦克C型。这辆坦克与前身的两个主要区别相当明显:新的车长指挥塔和经过重新设计的悬架

量产的III号坦克B型与实验型ZW3不同。其驱动轮、从动轮和履带来自III号坦克A型。车身和炮塔平台也一样。

不过,要分辨III号坦克B型与其他早期ZW坦克很容易,因为前者的前装甲上有圆形的铆接制动器检修口。而III号坦克A型和所有后来的型号都采用了无铆接的方形检修口。这两种解决方案都令人费解。检修口不仅会削弱前装甲,而且要通过它们维修制动器也很困难。拆除每个检修口需要卸下10多颗螺栓,这过程可不容易,因为这些螺栓位于坦克上最脏的地方。

量产的战车搭载了迈巴赫108 TR发动机。尽管该坦克的重量增加到了16吨,但最高时速没有改变。复杂的悬架导致重量增加。

装载中的III号坦克C型,1939年。该坦克还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后部增加了烟雾弹发射器

ZW4底盘也没有白费。第六军备局没过多久就将其投入生产。它的量产版本被称为PzIII Ausf.C3./Z.W. SerieZW坦克系列之三)。

戴姆勒-奔驰认为圆形制动器检修口的设计欠妥,于是前装甲又被改回了最初的设计。与第二系列一样,III号坦克C型具有与A型相同的从动轮、驱动轮和履带链。这些坦克获得了经过改进的驾驶员观察装置,该观察装置最初是为二号坦克A型所设计的。发动机舱顶盖和后挡泥板的形状也略有变化。最后,其炮塔安装了克虏伯为四号坦克B型所设计的新车长指挥塔。该指挥塔有一个30毫米厚的强化座圈,大大提升了防护能力。然而,由于该坦克采用的是14.5毫米厚的常规装甲,这种改进只能说聊胜于无。

根据签订的合同,戴姆勒-奔驰会于1937年秋开始组装ZW3。这些坦克的序列号为60301-60315。至于炮塔的情况就更有趣了。克虏伯只收到了4套炮塔的合同,其余的都交给了位于柏林郊区斯潘道的阿尔克特公司(Altmärkische Kettenfabrik)。该公司成立于1937年,是莱茵金属公司(Rheinmetall-Borsig AG)负责装配坦克的子公司。

III号坦克D型的新型悬架

与此同时,ZW3的订单情况发生了变化。试验表明,安装于车身前后的半板簧的设计需要改进。此次重新设计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催生了一款全新的坦克——III号坦克D型。由于它是III号坦克C型的正式修改版,因此包含在了ZW3合同中。III号坦克C型被列为3a./Z.W. Serie,而III号坦克D型则被列为 3b./Z.W. Serie

新的设计加长了后部并采用了新的悬架。前后转向架不再使用各半个板簧,而是都采用完整的板簧,并加装了减震器。中央转向架的悬架也发生了变化。该坦克获得了新的SSG 76变速箱。

波兰战役期间的III号坦克D型

3a./Z.W.和3b./Z.W.的订单是同时订立的,因此,有时在文件中并不加以区分。III号坦克D型的序列号为60316-603403./Z.W.的生产于193811月下旬完成。然而,III号坦克D型的生产并没有至此结束,因为戴姆勒-奔驰仍然有4III号坦克B型的生产合同,这些最终改为5III号坦克D型,序列号为6022160225。由于多种原因,这批订单生产滞后,直到194010月才生产完毕。它们所采用的炮塔来自III号坦克B型。

仓促充军

III号坦克A型一样,第二和第三系列的III号坦克大多被送往了训练单位。即便是在即将与波兰开战的时刻,也有超过三分之一(98III号坦克中的37辆)被分配到了第一训练坦克团。

与此同时,悬挂问题继续困扰着III号坦克,经常造成让人难以置信的故障。更换螺旋弹簧并无济于事,而且还带来了新的问题。首先,小型负重轮的使用寿命很短。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增大负重轮直径来解决,但这意味着悬架设计需要改变。其悬架的复杂性与III号坦克A型甚至有增未减。此外,第一和第二系列的坦克存在制动器问题,而这只能通过重新设计来解决。

III号坦克D型的注油图显示,板簧悬架占据了坦克内部大量的空间

这些事儿坦克在服役期间逐渐获得现代化改造。首先,从19388月开始,后部增加了烟雾弹发射器。有几辆在前后都装上了Notek雾灯。两条5米长的牵引索取代了原本经常断裂的10米长牵引索。

尽管进行了各种修改,但德国人明白,自己无法从根本上改善该坦克的性能。前三个系列的ZW坦克刚进入生产阶段就已经过时,首当其冲的就是它们的装甲。在西班牙的战斗表明,坦克至少需要30毫米的装甲才能抵御20毫米的自动炮。14.5毫米的装甲仅能承受步枪子弹的攻击。

在波兰战役中被击毁的早期型III号坦克。波兰37毫米穿甲弹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射穿其装甲

尽管III号坦克的战力令人失望,但它们还是被投入到了战斗中。原因很简单:德军的坦克不够。截至193991日,二战德国国防军的作战部队只有51III号坦克。二战德国装甲部队的主力由一号坦克和二号坦克构成,数量最多的中型坦克是四号坦克,而这辆坦克最初只是支援战车。

在这种情况下,1937年至1938年夏之间在ZW底盘的基础上制造BW(四号坦克)的计划显得荒谬至极。戴姆勒-奔驰在几年的时间里都没能制造出像样的坦克,获得支援坦克合同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更可笑的是,III号坦克最终成为了支援坦克,而四号坦克却成为二战德国国防军中数量最多的中型坦克。历史的发展总是意外的。

截至193991日,第一坦克师的第一坦克团拥有军中最多的III号坦克(20辆)。而其他团只有3辆该型坦克。它们的战斗表现令人失望。战损率高达几乎一半(24辆)。其中要么是因敌人火力而毁损,就是因技术故障而抛锚的。被击毁或损坏的坦克上的零件经常被拆下来用在其他坦克上。37毫米加农炮和反坦克步线膛枪的大规模使用让这些坦克的生存率变得非常低。配备20毫米加农炮的波兰7TP坦克TK -S小坦克足以对付III号坦克。

大部分在1940年冬天回收的A-D型III号坦克都被送往了训练单位。它们中的一些拆除了炮塔和炮塔平台

德国人根据这些结果做出了正确的选择。19402月,德军启动了一项计划,以对所有III号坦克A-D进行更现代化的改造。到当月月底,34辆早期型III号坦克被召回,送进了维修厂。这些坦克并没有重新回到前线,而是一直留在了训练单位。一些坦克的炮塔平台被拆除,以便于驾驶并允许搭载更多人。

一辆抛锚后被抛弃,采用B型炮塔的D型III号坦克。这辆坦克隶属于Panzer-Abteilung z.b.V.40(第四十特种作战坦克营),摄于1941年秋冬。似乎有路过的部队拆走了其零件

III号坦克B-D型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1941年,几辆“早期”型III号坦克被送上了前线。这些是采用B型炮塔的DIII号坦克,这些炮塔自1937年呼吁处于停产状态。Panzer-Abteilung z.b.V.40(第四十特种作战坦克营)成立于19403月。该营第一次执行任务是在占领挪威期间,当时实验性的NbFz坦克参与了战斗。过时的早期III号坦克在这里被消灭殆尽。

1941年622日,该营隶属于第三十六军团。它在极地地区作战,但表现不佳。进攻摩尔曼斯克的企图以失败告终。不可靠的悬挂导致III号坦克D型的数量由于技术原因逐渐减少。

长命的指挥坦克

采用板簧的III号坦克中的其他战车的命运则不同。它们的故事始于193510月下旬。第六军备局提议在ZW底盘上打造一款指挥车,用于协调常规坦克的行动。这辆战车将携带强大的无线电装置。

戴姆勒-奔驰承担了设计指挥型装甲车的任务。193610月,更名为Pz.Bef.Wg.Panzerbefehlswagen,作战指挥车),项目编号Sd.Kfz.266Sd.Kfz.267Sd.Kfz.268均属于这个项目。。相关设计工作以III号坦克D型作为基础,但结果不如人意。当时已有的指挥坦克采用的是一号坦克的底盘,尽管III号坦克的战斗舱比一号坦克大得多,但到1938年,其内部空间显然已容不下现有的武器。

于是37毫米火炮和一挺同轴机枪被拆了下来。为了外观完整,空位上被装上了模型。炮塔中就只剩下一挺机枪,并安装在球形炮塔上。由于坦克后部安装了一个大型天线框,炮塔也不能转动了。

Pz.Bef.Wg.Ausf.D1。该坦克与III号坦克D型明显不同

这并不是III号坦克在成为指挥坦克的道路上的最终蜕变。这辆名为Pz.Bef.Wg.Ausf.D1的战车改变明显。它获得了经过改装的III号坦克E型炮塔。除了假武器外,该坦克的车顶上还多出了一个伸缩天线舱口,车身后部也增设了一个天线开口。车身本身的形状也发生了变化。其观察孔和车身机枪同样借鉴III号坦克E型,而且削弱前装甲的制动器检修口也被移除了。发动机舱顶盖也进行了重新设计。

该指挥坦克的装甲厚度增加,与III号坦克E型相近,使得它能够抵御20毫米的火炮。该坦克还增设了第二个鞭状天线。

悬架也发生了变化。这辆坦克采用了来自III号坦克E型的驱动轮以及新的从动轮。悬架也略有所改变。这些改进是必要的,因为它现在的重量已达到了18.2吨。最高速度降也至39公里/小时。

发动机盖板上方的大天线是显示这辆坦克是指挥坦克唯一标志

最初,3c./Z.W. Serie(这是部分文件中对Pz.Bef.Wg.Ausf.D1的称呼)的生产应该从1938年秋开始。试验原型车本应更早完成生产,但由于种种原因,生产进度滞后。该系列的序列号为60341-60370,第一辆于19384月完成生产。193812月底完成了26辆,其余4辆在19393月完成。其中24辆分别是Sd.Kfz.267型,6辆是Sd.Kfz.268型。在波兰战役开始时,二战德国国防军拥有32辆该型指挥坦克(包括后来的Pz.Bef.Wg.Ausf.E)。其中有13辆损毁。

苏联坦克手在Pz.Bef.Wg.Ausf.D1前的合影。从肩章来看,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不早于1943

尽管这些坦克中有大约三分之一在二战开始不久便毁损,但其他坦克的服役时间却很长。其悬架一直是个问题,不过Pz.Bef.Wg.Ausf.D1还算是一款不错的指挥坦克。对于一辆指挥坦克而言,关键的部件是无线电装置,而不是悬架,并且指挥坦克通常会留在二线。正因如此,这些坦克在1940年春夏的法国战役中幸存了下来,并活跃于东线战场。其中的一部分还至少服役到了1942年。笔者收藏有一张不早于1943年的,被德军遗弃后被苏联红军缴获的该型坦克的照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