ČKD出口坦克:一项你无法拒绝的提议

捷克斯洛伐克坦克制造在1930年代中期赶上了世界水平。P-II是ČKD生产的第一辆轻型坦克,也是捷克斯洛伐克第一辆量产的自主设计坦克,其性能接近世界领先型号。赢得新快速坦克招标的LT vz.35赶上了世界领先水平。对于没有自主坦克设计的国家而言,考虑购买捷克斯洛伐克坦克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催生了ČKD TNHLTP的设计(Tanque 39)。两者都是优秀的坦克,并且成为了伊朗和秘鲁坦克中队的中坚力量。

中东客户

1935年322日,世界地图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名字:伊朗。这是波斯的新名称,是礼萨·巴列维推动国家现代化迈出的又一步。礼萨·巴列维一步步改变了他的国家的面貌,试图将其建设成为一个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在军方的支持下,他也对军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阿列克谢·苏林的专利悬挂,ČKD坦克的标志性特征

实现军队现代化最紧迫的事务之一是购买坦克。军中仅有的几辆雷诺FT坦克已经过时了。伊朗需要新一代的坦克。当时,英国是坦克的主要出口国。然而,这不太可行,因为波斯/伊朗与英国以及其北方邻国苏联的关系非常紧张。法国和德国在当时做不到出口坦克。

伊朗购买的第一款现代坦克是美国的玛蒙-赫林顿CTL-1。这实际上只是为了淘汰旧的型号。CTL-1谈不上是常规的坦克,更像是小坦克

在工厂的AH-IV(右)和TNH试验车。19359

1939年的苏联一样,伊朗设立了一个委员会,专职采购新火炮的样品,甚至是装甲车辆样品(只要有可能的话)。1935年初,以伊斯梅尔汗将军为首的这个委员会最终来到了巴黎,在那里他们首先与ČKD和斯柯达的代表进行了洽谈。

那时,伊朗军方想要采购1003吨的小坦克。两家公司都有产品可提供。斯柯达正在为其MU-4 (SI)寻找买家,而ČKD已经在生产P-I,也称作Tančík vz.33。伊朗人还对其他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感兴趣,其中就有包括 P-II。ČKD的代理人埃米尔·奥普拉卡在谈判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说服伊朗代表选择了他们公司以换取一定的回扣。

相同的TNH原型改装后的样子。19362

但ČKD的坦克存在一些严重的缺陷,尤其是在悬挂方面。几乎就在巴黎的谈判之后,阿列克谢·苏林的设计局便开始紧急改进P-IP-II战车。这款重新设计的小坦克,代号为AH-IV,值得另开新篇来讨论。

至于修改后的P-II,其内部代号为TNH。这辆坦克与其前身相比有很大不同。制造P-II-a坦克的经验在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运用,特别是在发动机舱部分。最大的变化是采用了阿列克谢·苏林的悬挂。负重轮的数量减少到每侧4个,直径变得更大并且成了单个。这种为出口坦克设计的悬挂成为了CKD的标志。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设计也发生了变化。每条履带的齿数增加到了两个。

同一辆坦克的右侧视角。在Praha TNH出现的时候,能够出口同级别战车的公司寥寥无几

伊朗采购委员会于19355月抵达布拉格。由于这次访问,双方签订了30AH-IV小坦克和26辆轻型TNH坦克的合同。这次访问同样惠及斯柯达。尽管他们讨论了博福斯和维克斯火炮,但伊朗人还是为坦克选择了37毫米的斯柯达火炮。

还没等到原型生产完成,合同就已然敲定。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不符合常规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缺乏替代品,另一方面是因为ČKD所给的一份厚礼。该委员会在离开的时候带上了一辆P-I小坦克原型车。

一辆坦克正在行经一个斜坡。这款出口的坦克在机动性方面毫不逊色于同级别的许多战车

巴列维领导的委员会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心中装着外国客户的ČKD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原型开发。两款战车都已准备好在9月进行演示,尽管安装的仍然是假的炮塔。

THN的重量和大小最终介于P-IIP-II-a之间。所采用的发动机也是中等水平——来自Praha TN卡车的785马力发动机。该款卡车还用作为罗马尼亚制造的ČKD TN SPE-34装甲车的底盘。该发动机比P-II-a上的发动机稍弱,但提供了10马力/吨的功重比。TNH的装甲与P-II的装甲相同,对于步兵支援坦克而言足够厚实。

试验后经改造的坦克草图

在向伊朗人展示时,这辆坦克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头几次试验证明TNH优于P-II。在额定发动机转速下,其最高时速为32公里/小时,进一步增加转速的情况下,能够达到37公里/小时。这样的结果不仅得益于更强大的发动机,还得益于新的悬挂。该型坦克还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后来终于安装上了真正的炮塔,其轴线右侧有车长指挥塔。由于斯柯达没有按时交付原型火炮,因此该坦克使用了37毫米的A 4测试火炮进行了试验。

工程师们日以继夜投身于坦克研发,而伊朗的这个委员会则在布拉格过着逍遥的日子。ČKD对此并不在乎,因为他们在1935910日拿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伊朗人将订单扩大到50AH-IV50TNH。捷克方如释重负。100辆订单的利润能够弥补P-II-a在军队试验中失败所造成的损失。

这样的订单量就算是英国人也是求之不得。捷克斯洛伐克制坦克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一是因为价格实惠,二是因为其特性。每辆坦克售价3570伊朗雷亚尔,低于Vickers Mk.E

这就是量产的Praha TNH的模样。注意炮塔机枪架

量产的坦克与原型不同。试验表明炮塔机枪架需要调整。早期的TNH有一个新的机枪架,位置向前移了一些。后来,设计被简化了。驾驶舱的侧面增加了观察孔。发动机舱和消音器支架经过了改动。

炮塔也发生了变化。车长指挥塔的设计得到了简化,侧面增加了通风口,同轴机枪架做了调整,同时增加了观察孔的数量。车长指挥塔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安装高射机枪架。

在需要的情况下可在指挥塔安装高射机枪

由于斯柯达方面的延误,真正的火炮直到19368月才出现在了TNH上。试验表明,火炮性能不错。这表明该坦克已准备好投入生产。

其布置与LT vz.34相同。装甲由克拉德诺的POLDI Hutte公司提供。ČKD在布拉格生产自有零件,也在那里进行组装。到1936年底,23辆坦克生产完毕。19375TNH坦克的订单全部生产完成。在布拉格的这个伊朗委员会并不着急。他们显然很喜欢这座城市,在当地是一番寻花问柳。

来自主量产批次的TNH坦克

1937年222日,伊朗军队展示了他们的新坦克,当时,11TNH坦克在德黑兰的大街上驶过。这一次展示产生了颇大的影响,因为伊朗一跃成为该地区拥有最为现代化坦克的国家。

1938年春,伊朗就购买200THN坦克开启谈判,足见他们对之前这笔买卖有多满意。然而,ČKD还需要忙着处理其他订单,谈判在1939年春终止了,因为捷克被德国给占领了。

这些坦克并没有帮到伊朗。19418月,英苏入侵伊朗,伊朗军队几乎没有进行任何抵抗。礼萨巴列维的政府垮台,他逃离了这个国家。

拉丁美洲的最强坦克

1935年初在巴黎时,奥普拉卡报告说,他与秘鲁军队的马丁内斯上尉建立了联系。他带着购买中型和轻型坦克的目的来到欧洲。

秘鲁在1930年代中期处于困境之中。秘鲁在1932-33年与哥伦比亚的战争中大受挫败。那时,南美洲有两个国家拥有坦克:玻利维亚和巴西,两国都与秘鲁接壤。而玻利维亚和巴拉圭之间为争夺查科爆发了战争,并于近期结束。面对这些好战的邻居,秘鲁认为自己需要加强国防。

LTP应该是这个样子,但A 4测试型被A 3取代了

当ČKD开始与马丁内斯谈判时,秘鲁人倾向于购买意大利的L3/33坦克。秘鲁人被它的低廉价格所吸引,价格仅相当于20万捷克斯洛伐克克朗。

该委员会最初对捷克斯洛伐克的AH-IV小坦克感兴趣。在1936127日的第一轮谈判后,秘鲁人表示希望购买10-20辆坦克,但并未决定是选择AH-IV还是TNH

当委员会于193610月抵达布拉格时,他们的主意发生了改变。在亲眼看到TNH的性能后,他们就将小坦克排除在外了。根据秘鲁军队的规格需求,他们需要一款5-6吨,配备37毫米火炮并配有机枪,最高时速至少为20公里/小时,续航里程能够达到160公里的坦克。奥普拉卡很称职:秘鲁人发送给利马的几乎所有信息都被送到了ČKD

正在进行工厂试验的LTP试验车

因为奥普拉卡和ČKD的其他代理人的关系,秘鲁人没有选择购买意大利坦克。与此同时,另一个顾客出现了:那就是立陶宛。立陶宛人也想要一款5-6吨的坦克,因为这是当地桥梁承重的极限了。谈判起初进行得很快,但很快就变成老样子,又是拖泥带水的了。立陶宛人还对瑞典的Landsverk L-120感兴趣,并且在慢慢地敲定需求。更容易合作的瑞士人也来了,捷克斯洛伐克为瑞士设计了轻型LTL-H坦克。

至于供给立陶宛的坦克LTL,工作停滞不前,所有已有设计都用到了秘鲁的项目中。然而,秘鲁那边出现了另一个问题。法国人,尤其是施耐德,也想要在这个市场上分一杯羹。斯柯达是施耐德的合作伙伴,在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谈判后,法国人才最终退让。

A 4测试火炮必须替换为较旧的A 3,尽管两者具有相似的特性。LTL的布局与TNH不同:变速箱和主动轮位于后部。坦克的设计不得不进行了重大修改。

一辆涂着三色迷彩的该型坦克

经过在巴黎的漫长谈判,双方于1938215日签订了一份合同,秘鲁军队购买24辆捷克斯洛伐克坦克。这些坦克最初被命名为LTL,但在4月更名为LTP,那时已经有两辆原型车开始组装了。

根据修订后的规格,该型坦克的重量必须达到6.3吨,速度达到40公里/小时,并能够在4500米最高海拔的高度工作。最后一项要求对秘鲁而言非常重要,因为秘鲁是个多山的国家。一辆坦克被送往当地,以测试其在高海拔地区的性能。19386月,ČKD进入了建造原型车的最后阶段,但工期延误,直到711日才交付。

LTP机动性强,装备精良,是同级别中的佼佼者

与伊朗人一样,秘鲁人对他们的选择感到满意。这款新坦克的设计非常有意思。它的重量为7325公斤,比要求超过了一吨。这不是它唯一的缺点。

它比LT vz. 34要轻,但配备的是相同的火炮和机枪。其装甲的厚度与LT vz.35相同。车身稍短,只有4100毫米,比LT vz. 34短半米。该坦克的作战能力与较重的THN相当,并且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

该坦克使用瑞典15马力7.756Scania-Vabis 1664发动机。L-60-S(也称为Strv m/38)上使用了同款发动机。得益于与瑞典的合作,CKD才能够提供这款紧凑而强大的发动机——前者购买过AH-IV-Sv小坦克,并将其命名为了Strv m/37。得益于这台瑞典发动机,LTP的功量比达到了超高的17.1马力/吨。

LTP和LTL之间的另一个区别是新的驾驶员观察装置,它提供了更好的视野。前机枪架也进行了调整,机枪更换为ZB vz.30。炮塔的形状也发生了变化,现在更接近LT vz.34。车长指挥塔的设计沿用TNH,但通风口移至了后方。

同一辆坦克的后方视角

经过初步试验后,该坦克获得了三色涂装和一个专属名称:“利马”。84日,它在格但斯克被装载到“毕苏斯基号”轮船上,然后运往纽约,并在纽约被转移到“弗里达号”轮船上,随后在913日抵达了秘鲁卡亚俄港。

在利马兵工厂进行第一轮检查和多次试验后,该坦克被运送到高海拔城市拉奥罗亚。该坦克能够自如地在安第斯山脉的山路上行驶。即使在海拔4200米的高度,它也能够轻松地以33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在正常情况下,它的最高时速能够达到40公里/小时。当时的秘鲁总统奥斯卡·R·贝纳维德斯将军检阅了该坦克,他对它很满意。坦克的沙漠试验也顺利完成。秘鲁收到了一辆出色的坦克。

LTP的大规模生产于1938923日开始,就在利马坦克在安第斯山脉进行测试之后。与此同时,政治局势的变动几乎毁掉了这笔交易。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这迫使后者开始大力整备坦克。捷克斯洛伐克军方一度同意以每辆坦克5752英镑的价格买断LTP。然而,由于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捷克斯洛伐克不再需要这些坦克了。

1938年114日,六辆LTP坦克在汉堡被装载到“帕特里亚号”轮船上,该船于127日抵达卡亚俄。ČKD代表在那里与秘鲁方面的人员会面,并为秘鲁车组乘员组织了培训课程。其余16辆坦克于193811月完工。经过工厂试验后还被运往了南美。最后一批于1939227日抵达。

关闭